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数字货币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发布日期:2021-07-13 11:59 浏览次数:

前言

“我Tony Tao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敦煌风化之前尽早去看一次!”

为了实现TT的梦想,同时为了在实习生走之前给她留下一个粉红色的回忆,我们踏上了去往敦煌的旅程。

说来也巧,在敦煌期间,支付宝就发行了敦煌主题的支付宝封面NFT,熟悉我们的肯定知道,我们年初就重点看Metaverse了,虽是巧合,但也颇有命运安排的味道。

王德峰教授名言:“人40岁以上不信命就是没有悟性。”,深以为然,再加上在敦煌游时也有了点对NFT和Metaverse的感想,理所当然的要记录一下,遂有此文。

敦煌莫高窟---跨越千年的石窟版Metaverse

敦煌莫高窟,相传是前秦建元二年,一名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敦煌此时正好夕阳西下,阳光照耀着三危山,远望山顶金光万丈,似有万佛显现,于是乐尊和尚发誓在此修行,并在三危山的悬崖峭壁之中凿开了莫高窟的第一石窟。当时正值北魏、西魏、北周时期,统治者崇信佛教,除了和尚,大批王公贵族也支持开凿洞窟,修建佛像。此后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宋、元朝等国,累计至今,已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俗称“千佛洞”,并藏有五万多件古代文物,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一次保底8连抽的沉浸式盲盒体验

游览莫高窟的行程,是一次保底8连抽的沉浸式盲盒体验。

莫高窟一共735个洞窟,但是由于后期的人为破坏以及岁月的摧残,完整性已经被严重破坏,无法承受更多的旅游资源,所以莫高窟虽然拥有“墙壁上的博物馆”等美誉,但并没有去评选5A级景区,为的就是在保护景区与对外展示莫高窟历史文化之间保留了一份克制的平衡。在此平衡下,莫高窟仅放出66个石窟,12条线路,每条线路会随机选择8个石窟进行参观,每天开放的石窟是根据人流量和开放时间随机安排的,其中包括一个保底的96窟9层塔大佛殿。所以我们亲切地称这种游览安排为保底8连抽盲盒式游览。莫高窟也会定期释放出新的卡池,例如在2020年7月之前,石窟盲盒的池子深度才40个,现在66个的窟池深度,是随着专家们评估逐渐开放的,并且据说还有特殊窟池。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这里强烈推荐《又见敦煌》,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特别是最后的场景,就真的就用一个个盒装历史的方式展现不同朝代的场景。)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每个盲盒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莫高窟的石窟,空间上横跨了罗马到印度,时间上跨越从前秦到元代,历经千年。经历了一千多年,洞窟的这些建筑风格、彩塑、壁画已经是一本艺术和社会文化的编年史了,不同的朝代,不同社会风貌、不同信仰、不同的地域国家文化都汇聚到莫高窟。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时空的凝视和交流。

虽然一次只能8连抽,并且导游很吝惜手电筒的灯光,但是在这8个石窟里,能看到我们熟悉的九色鹿故事的原型,能看到不同朝代的三世佛,能看到经典的反弹琵琶,甚至在短暂的游览中,已经能分辨出不同朝代的风格:隋唐时期的精美、细腻、表情灵动;宋元时期模仿隋唐,但技巧略显稚嫩;南蛮入侵后为了文化输出的劣质仿造;如果看到比例失调、表情僵硬、色彩土味的灵魂雕像,铁定是清朝被王圆箓发现以后胡乱修补的。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所谓沉浸感,就是不同感官的细节交汇,在这里,能以小见大般高密度地感受到历朝历代的工匠画师们进行了超越时空的同台竞技,并把其想要表达的内容浓缩在一个个石窟里,通过鸣沙山的东麓断崖连接在一起,就如同身在一个跨越千年的石窟版Metaverse。

能让莫高窟达到这种效果的,是其延绵千年的持续性以及因缘巧合的共识形成带来的UGC生态。

持续性:

石头,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于永恒的认知,所以将其文化通过彩塑、壁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通石窟“前甬道,后洞窟”的形式保存。

共识:

莫高窟的形成是必然中的偶然,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必然现象。公元366年是东晋十六国前朝时期,一方面,丝绸之路正不断发展,佛教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

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民心不安,有着巨大的宗教信仰需求。因此在这个时期,佛教传入中原不久便以弘扬,开始有中原僧人前往西域求经求法,并翻译梵文佛教经典,地处咽喉之地的敦煌自然成了佛教文化的关键枢纽。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缘巧合是敦煌的地质地貌,处于沙漠和戈壁边缘所形成的的、可以开凿成洞窟的岩石山体,而山崖也被认为是人间与天届的连媒,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佛教僧人最开始在木制寺庙里修行,后来也演变出了石窟寺庙,公元4世纪时石窟寺庙在南亚一代盛行,也就是说石窟建筑的方法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了,不需要自行探索和发明。

上述种种,都让莫高窟在地理环境,宗教需求、建筑技术等角度达到了多角度和多方共识。

共识带来的是UGC(或是PGC)生态:

真正缔造莫高窟辉煌的,是其石窟供养人的UGC体系。河西走廊文化鼎盛时期,集中了大量的社会人才,产生了开凿洞窟的宣传需求。并且当时多名信奉佛教的高官都曾到敦煌任职并开凿大型的佛窟,就如同现在的KOL在推特上换ape和punk头像喊单一样,之后上行下效,给当地各阶层的民众做了榜样,信奉佛教,开凿洞窟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会时尚。出资发愿开凿石窟的人,就称之为供养人,几乎所有石窟的甬道上,都能看到供养人的画像,他们就是这些石窟的主人,汇集了当时社会各个阶级,例如地方官吏、戎边将士、僧侣、百姓、少数民族等等。他们因为或宗教、或政治、或宣传、或记录的目的,出资让当时的能工巧匠们进行开凿,而工匠们有的为了糊口,有的为了艺术或宗教追求,也愿意聚集到敦煌,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他们共同构成了莫高窟的UGC生态,流传至今。

兴于此,同样莫高窟也终于共识的衰落和持续性的证伪

共识的衰弱:

随着中原逐渐失去对西域和中亚政治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崛起,陆上丝绸之路的规模优势丧失而逐渐衰落,莫高窟也从元代开始停止了新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持续性的证伪:

石头、颜料,纵然用了能抗腐蚀的材料,但是依然抵抗不了时间的摧残和人为的破坏。经历千年以后,莫高窟也已经不堪重负了,这才有文章开头Tony想要尽早体验的情况。

现代人当然会想尽办法让此等过去延续下去,如果说刻在石头上是古代人对永恒的技术认知,那数字化就是以现代技术延续的手段,敦煌研究院等机构已经通过数字化、ARVR、画质修复等技术手段,令我们得以见到敦煌之美。然而数字化存储还不够,区块链技术才是这代人对永恒的技术认知吧。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是当代的“石头”,那这些“石头”会给后世留下什么呢?

正如货币需要伴随着武力一样,文化的输出和影响力也少不了金融和权力的助力。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石窟,离不开当时大概率是权贵的供养人们的赞助,反映的宗教、审美、经书也是当时权贵们的主流表达。

NFT是智能合约和信息的组合,信息终能扩展成文化,智能合约能扩展成defi和dao,引申为金融和权力,所以NFT能看作是文化、金融和权力的组合,并且天然带有后期的可炒作属性,不单能进行文化的传承,而且能更好的进行文化的输出甚至侵略。

如果说供养人代表了历史上的权贵,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佛像、雕像和宗教,那天然结合了金融和权力的NFT又会给后世留下怎样的文化形态呢?

如果说宗教的需求链接了古代UCG供养人及工匠生态和山崖石头,共创了“敦煌版公链”。那什么样的共识,能链接全球创作者和生产者,构建一个当代的 “敦煌盛世”呢?

都值得思考。

感知与交融

以上种种把敦煌和Metaverse放在一起的联想,也不免有种拿着榔头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嫌疑,确实也是这样。对于深刻相信Metaverse就是未来的我来说,“因为相信,所以看到”已经深入我心,什么都能“元”起来。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因为看到所以相信”才是主流。

增加感知是Metaverse大范围推广的重要一步

增加感知分为两条线:传统和crypto

传统——技术可视化or可感知化

我很喜欢纯白科技吴啸老师说的“技术可视化”几个字,可视化是为了增加对技术的感知,让人能更好的理解技术。

电影《头号玩家》让人把metaverse的可能性植入了脑海中,成为了现在解释metaverse最好的注解。

堡垒之夜的Travis Scott虚拟演唱会,让人体验到竟然还能边看演唱会,边控制自己的avatar在明星身上蹦来蹦去

gather.town让人体验到原来RPG maker +zoom看似毫无意义的仿真开会形式竟然还挺上头。

《模拟人生》、《动物之森》让人感受到化身avatar获得第二人生的可能性

Facebook Oculus 2让人感觉到消费级VR的来到(看美少女玩Beat Saber 最高!)

Roblox让人看到元宇宙真实的开始被资本追捧

可以想见,对于传统受众推广metaverse最好的方法,还是要等facebook或者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级ARVR硬件产品的普及,以及云计算、5g等配套技术的成熟,让更多人能真的感知到头号玩家一样的世界出现。

Crypto——开放与生产关系改变的可感知化

如果说传统是靠着技术进步来让人感知到metaverse,crypto更多是通过开放式和生产关系的感知来让人进入metaverse。

开放的metaverse:

想象一下,你一早牵着条狗去decentraland遛狗,路过一个画廊,是一笔画大师Sinclair的画展,看到一幅心怡的画,随手点进去跳转到opensea里买下来,领取完一枚专属的poap(“到此一游”证明),继续往前走。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走了一会儿,狗突然叫了两声,提醒你,有人在偷你的“菜“,这个菜不是普通的菜,是指defi的矿。自从最近新出了一个新的类似开心农场的游戏以后,所有defi用户都把LP搬去里面进行可视化挖矿了,自此以后defi资产不单能产生利息,埋在游戏里的菜地里,还能收获各种农作物的NFT,甚至还能生出不同动物的NFT。

你赶紧退出decentraland,到开心农场里把偷菜的机器人赶走。你夸了夸你的宠物狗真聪明,并且喂了些新买的“算力狗粮NFT”给它。想起来,这个狗其实只是你在去年买的一张静态图片NFT,但是因为社区太好了,不断有人开发,逐渐地从一个静态图片,转变为由骨骼可活动的3d文件,并且自从RCT出了AI赋能NFT的功能以后,任何人都能购买算力来用ai训练自己的NFT,于是这只狗从静态的图片逐渐进化成了一个可以聊天,甚至可以预报你的矿有没有被偷的机器智能宠物狗。刚才喂的“算力狗粮NFT”,也能让它变得更智能。

刚收完菜,你就收到了朋友的对战邀请,近期你和你的朋友沉迷于一个叫depokemon的游戏,一个类似于pokemon的游戏,但它能允许其它不同游戏或者项目中的角色一起大乱斗。你同意了对战请求,进入到游戏,你选择你刚喂了狗粮的宠物狗出战,而对方出战的是Cryptopunk里的僵尸角色。你觉得你要凉,但是想起来前天你刚从另一个链游《dark forest》中打到了一个神器,而今天正好depokemon游戏进行了更新,能支持其它链游的道具在游戏内进行宠物的buff加成。你把神器装上,打败了你朋友,达成了100次胜利的系统成就,并获得了一个“钥匙NFT“,拥有这个钥匙,证明了你是“高玩用户“,就将有资格参与今年举办的Devcon中游戏分会场的VIP会后活动。

对战完以后,你累了,你回到你虚拟的家中,把最新买的Sinclair的画挂在墙上,静静地欣赏。

以上种种不同元宇宙互通的开放式体验,一部分场景已经能在decentraland和crypto voxel里体验到了。所以即使它们的画质、技术和传统相比还很稚嫩,但这种开放的感知是很重要的。

生产关系改变的感知:

crypto和NFT对生产关系的改变更难感知,但确确实实在发生着。

在这里,任何有创造力的人都可以将它们的作品mint成NFT,并以可编程的方式与粉丝连接。

在这里,任何有愿景和共同目标的人都可以发起组织一个Dao并低成本的积极实践。

在这里,可以为play to earn,不用担心中心化跑路的危险,跨国界地在游戏里打装备赚钱,甚至play to earn龙头游戏Axie infinity养活了一批菲律宾人,并且一个月收入已经到达了2000万美元。

如果说,Crypto实质起到的是统战的作用,BTC第一次启蒙性地激活并连接了去中心化主义者和矿机的潜力,以太坊更近一步激活了智能合约开发者和显卡算力的潜力,filecoin激活出了存储的潜力。不同机制的Crypto终将会把一切沉睡的能量激活,并货币化存储。那NFT和Metaverse领域的Crypto,激活的就是生产创造者们的潜力。

传统和crypto、现实与虚拟的交叉路口

传统技术的迭代带来的感知,与crypto领域创新带来的社会关系变革的感知,最终会交汇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现实和虚拟也在融合,以pokemon go为代表的ar游戏,让我们看到,现实和虚拟游戏融合的未来。一款名为HADO的AR运动游戏,更是把现实中的竞技结合其中。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未来的Metaverse,必然是现实与虚拟、传统与Crypto的大融合。

总而言之,面对由宏观环境改变和多种技术共振带来的全新未来,别尝试理解它,去感受它。

敦煌游随想:石窟版Metaverse与感知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矿机销售工程师 点击在线咨询